股票配资门户_黄金期货配资_在线配资门户
你的位置:股票配资门户_黄金期货配资_在线配资门户 > 黄金期货配资 > 在线资本分配杠杆 1950年,一泥瓦匠写信给杨勇上将:我还活着,请求安排个工作_孔宪权_中国_彭德怀
在线资本分配杠杆 1950年,一泥瓦匠写信给杨勇上将:我还活着,请求安排个工作_孔宪权_中国_彭德怀
发布日期:2025-04-13 20:45 点击次数:111
左腿胯骨中了敌人的6发机枪弹,被打穿12个枪眼,仍然坚持作战的孔宪权。15年后在线资本分配杠杆,给他曾经的老领导写信
“虽然我身体残废了,但还可以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希望组织上考虑分配给我一项工作。”
他是如何身受重伤的?又是为何在15年的时间里,未与组织联系?今天笔者想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第一任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孔宪权的传奇故事!
新中国成立的背后是无数英雄豪杰拼尽全力的付出,而有的人广为人知,有的人籍籍无名,作为享受着他们用汗水甚至鲜血所换来的和平盛世的我们应该去尽力铭记每一位英雄的名字!近代中国艰难的历程近乎是每一位国人都有所了解的,
1912年2月12日,清王朝正式灭亡,这说明在中国延续了近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也已正式结束。
孔宪权(中)
展开剩余91%然而朝代的结束往往意味着处在那个时代的百姓大多贫困潦倒,命途多舛。所以1911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个农民家庭的孔宪权也并不例外,他自己曾经说过家里“穷的连裤儿都穿不起”。那个时候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资本主义
,每一个都用自己的爪牙牢牢攥住底层的百姓们,将他们折磨的惨绝人寰,让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没有自由,更别提幸福和快乐。
而这也正是孔宪权一开始加入红军的理由,正如他自己所言“当红军,为的是有口饭吃。那时,我看彭德怀的兵一个个肚皮吃得鼓鼓的,我就跟着他们当兵了。”而红军精神的真正意义,孔宪权是在以后的人生旅程中慢慢参透的。到了
1930年,孔宪权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开启了属于他的全新的人生篇章。
加入红军后,孔宪权开始学习如何打仗,逐渐掌握作战技巧,很快,他便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而后身经百战。那个时候的战争可以说是枪林弹雨也不为过,所以每一个战士在作战时随时都有可能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而在孔宪权参加过的所有战斗中,最值得他骄傲的是
1930年12月30日在江西永丰县打的龙冈之战
。这一仗,在党组织有力的领导下
红军打败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十八师,活捉了该师师长张辉瓒
,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大胜利。
对于无数中国人来说,无论什么时候,加入中国共产党都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如今的中国已有九千五百余万的党员,未来会有更多的人不断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大家庭。更别说战争时期的士兵们了,能够加入共产党是无比光荣的事情,也是愿为党组织和新中国付出一切的证明。就如入党誓词最后一句所言的那样,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怀着这样的想法,1932年8月经黄克诚介绍,孔宪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
俗话说人无完人,即便在战场上的孔宪权聪慧机敏,身手敏捷,经验丰富,但是也免不了因为自身的失误而犯下错误。孔宪权很喜欢喝酒,酒精的过度摄入会麻痹人们大脑的神经中枢系统,使其无法保持清醒,所以也让孔宪权因此贻误军机。
当时他出任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的传令排长,有一天上午,彭德怀命令他下午三点传令一支部队出征。但是由于中午孔宪权喝醉了,而后便蒙头大睡,殊不知这一觉醒来时间早已过了下午三点,孔宪权回忆到“彭德怀马上把我叫上去,骂得我狗血淋头,当即撤了我的传令排长。”不过孔宪权爱喝酒的喜好,一直保持到了晚年,那时候的他每天都要喝上二两包谷烧。
后来,在他自己所写的文章
《四渡赤水的回顾》
中,还记忆犹新的提到红军长征时喝酒的笑话:“当时共产国际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喜欢吃雪茄烟,那天他去茅台酒厂,在缸子里用瓢舀了二瓢半酒来喝,喝醉了,一星期没有吃东西。”
时间不断流逝着,国民党军对红军的侵扰也没有停止过,1933年9月-1934年夏天,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因为采用了“左”倾错误路线,导致屡次失败,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10月,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中心区域进攻,并迅速占领了众多一线地区,导致红军在苏区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经没有可能,于是中央苏区红军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性转移,开始了众所周知的红军两万五千里之行——长征。也正是因为长征中的一次战争,孔宪权的腿部负伤,再也没能够跟红军一起走完所有的征程。
1935年2月,由于红军在长征中不断受到国民党军队的侵袭,中央决定主动出击,攻下娄山关,孔宪权所在的部队便是这次娄山关战役的主力军。孔宪权率突击队攻打娄山关南侧的黑神庙敌旅指挥所。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
突击队冲到距黑神庙还有百八十米的地方时,从遵义板桥来的敌人援军到了。他们看红军的数量并不多便开始发起猛攻,孔宪权在公路左侧指挥战斗,身边的各位战士利用一切条件奋勇斗争,可是无奈对方人员众多,武器充足,很多战士一个一个倒下,血液汇成血泊,越来越多的战士倒在血泊中。于是孔宪权站起身来用手枪射击敌人,他突然感到身子有些不稳,随后开始向右倾斜,一下子失去了平衡,摔倒在地上。孔宪权这才发现自己左腿胯骨中了敌人的6发机枪子弹,留下了12个枪眼,强忍着疼痛,他继续战斗着,又一连干掉十几个敌人!
但是身体上的疼痛蔓延着传遍全身,而身上的子弹也即将用尽,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二营营长邓克明带着大部队赶来了,他迅速组织队伍开始对敌人的反攻,并让担架队将孔宪权抬下去尽快接受治疗。医生很快便为他进行了手术,但是胯骨受伤的他恢复起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其他战士用担架抬着他走了两个星期。
1935年3月,孔宪权跟随红军来到了贵州省黔西县,虽然当时孔宪权及时接受了手术,但由于伤势太重一直没有好转,需要静养。因此无法再跟随部队继续前行,红军便将他留在了当地的一位名为宋少前的财主家里请求他照顾孔宪权,并给了财主三百银元和他所需药物的清单,而后拍了一张照片并对财主说:
“你要负责这个人的安全,把他保护好,我们会感谢你的,如有差错,唯你是问。别忘了,我们有照片,我们会回来检查你的。”
当时的红军因为严明的纪律,文明的行为,以及对百姓的尊重和爱护赢得了人民由衷的赞许。所以这位财主认为能够帮助红军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他对孔宪权照顾有加,就这样,孔宪权在床上躺了一年零八个月。但是孔宪权的腿最终没能完全恢复正常,他的左腿比右腿短了十厘米。
时间过得太久了,他早已联系不上当初的通讯员和卫生员,于是准备出发去寻找自己的部队,但是宋少前不同意,他表示万一红军再次回来却发现孔宪权并不在这里他不好交代,于是孔宪权打消了这个念头,没有再提过这件事。
后来他开始在遵义县枫香镇那一带漂泊,曾经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当过卖货郎,也做过泥瓦匠,又因为儿时曾读过一段时间的书,再加上在军队里进行过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帮当地居民打官司,写诉讼状。
他性情直率又乐于助人,虽然腿部有残疾,但是善良真诚的他受到当地村民的认可和赞许,后来很多人听说他曾经是一名红军战士,亲切的称他为“活着的红军菩萨”。我想这也是无数红军战士的缩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尽心尽力的为人民服务。
1950年,有一天他在报纸上偶然看到自己原来所在团的首长杨勇和苏振华的名字,他们已经成为了贵州省军区司令员杨勇和政委苏振华。于是他赶紧给两位老领导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虽然身体残废了,但还可以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要求组织上考虑分配他的工作。
收到信的苏振华在回信中十分惊喜地说:“没有想到你孔宪权还活在人间。”
入党一朝,终生为党!
孔宪权请求组织恢复他的党籍,黄克诚出具了书面证明帮助他恢复了党籍。后来由中共遵义地委经过考察,
任命孔宪权为第七区副区长,参加第七区接管、建政。
当年和孔宪权共同历经娄山关战役的战友,包括黄克诚、杨勇、苏振华等老一辈的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无论是见到孔宪权还是闻讯孔宪权还健在,都称他
“真是打不死的程咬金”!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逐步组织建设革命纪念馆,
遵义会议一直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纪念馆便是为了纪念遵义会议而修建的,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
1952年,孔宪权参与了遵义会议纪念馆的筹备,为纪念馆的顺利建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55年2月,贵州省文化局批复遵义市图书馆副馆长孔宪权兼任遵义会议纪念馆第一任馆长,并刊发戳记。作为馆长的那段时间,孔宪权经常会到纪念馆里给各位参观的人员讲解相关知识,周边的很多学校都曾经找他作过讲解革命传统的报告。因为是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大家也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相关工作,而孔宪权从筹备的开始到担任馆长的很多年里都兢兢业业的工作,搜集了无数资料,付出了很多心血。
如今纪念馆文物近两千件,而其中的一千两百余件红军长征时期的文物和资料是孔宪权拖着自己的伤腿,带领同事们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所征集到的。
1958年11月,邓小平到遵义参观纪念馆时,看到纪念馆取得的显著成绩,高兴地对孔宪权说:
“你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最合适的人选。”
1958年,孔宪权到北京,先后到朱德、彭德怀、胡耀邦等领导同志家中作客,逗留一个多月。在他的努力和争取下,1964年11月,毛泽东主席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题写了
“遵义会议会址”
六个大字,这是解放后毛主席为革命纪念旧址唯一的题词。
1988年11月7日,78岁的孔宪权去世时,胡耀邦亲自发了唁电,“对长征老战友孔宪权同志的逝世深表哀悼。”同时,全国七大军区也发来唁电表示哀悼。如今,他的孙女孔霞成为了遵义会议纪念馆的红色义务讲解员。因为从小便听着爷爷一点一点诉说着每一件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所以孔霞对这些文物有些莫名的熟悉感,大概这就是传承吧!
红色精神是最美好的传承!这一件件文物不仅仅代表着一桩桩往事,更是代表了每一位英雄人物愿为中国付出一切的赤子之心,凝聚着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因为一直相信着一定能够看到天亮,一定能够看到未来的曙光,一定会等到新中国到来的那一天,所以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还好,我们等到了!
如今的中国盛世背后映射着无数人民的辛勤付出,而新中国一路走来的历程更加让人刻骨铭心,无数像孔宪权一样的英雄为中国,为共产党付出了自己的一生。用自己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红色精神也因此得到了传承。
孔宪权的直率爽朗,勤劳善良,不怕牺牲等品质深深影响着我们。正是因为他们全心全意的付出,才让新中国能够早日结束战争,拥抱和平,才让如今的中国一步一步成为屹立在东方的巨龙,才让中国焕发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享受着前辈们带来的盛世,我们应该尽力去铭记每一位英雄的名字!因为肉体上的死亡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被人遗忘才是!英雄永垂不朽!
参考书目:
孔宪权《大战娄山关》
黄克诚《我对长征的回忆》
哈里森?索尔伯兹里《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在线资本分配杠杆
发布于:天津市